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的思想体系汇报人:某某某 时间:2024.01.06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前 言 /Qian Yan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和特质给出了极富中国本土话语意味的总结——“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必不可少的一对概念范畴,“体”与“用”各有其特定的内涵与指向。所谓“体”,多侧重于概括事物的实体与主体、事情的本质与特质、理论的原则与属性等方面;与之相对,“用”则多着眼于指代有形的事物、事情的外延或具体实操的路径、方法等。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体”,是关乎战略全局之“体”,是执一端而驭万象之“体”,亦是纳诸多“用”于其中且熔于一炉之“体”,实则体用贯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目录 /Mu Lu第一节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人民群众之“主体”第二节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总体” 第三节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整体”第四节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之“大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 扎根人民群众之“主体”第一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人民是文化的创造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在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文化上的,其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这充分说明,作为文化创造与文化共享的主体,人民群众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部署,这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根本价值。
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势必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围绕这一中心目标,党中央不断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持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尤其是近年来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强调:“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不能落下。”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基层文化建设大为改观。经过长期的创新与探索,逐渐形成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近来火爆出圈的“村超”“村BA”就是典型的案例。第一,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最现实问题,已从“有没有”转为“强不强”,这迫切需要新兴产业赋能。党中央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也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时,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党中央深刻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动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近年来注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乡村振兴、历史文化遗产、废旧工业基地的改造转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融合发展,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一个个网红打卡旅游景点在全国各地次第开花,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艺术之美和饮食之美中领悟文化、陶冶心灵。第二,不断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持续反哺文化事业发展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因此,文艺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随着当前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的生产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的习惯也大为不同,这对文艺工作者而言,无疑是极大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等各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流浪地球》《长安三万里》等在院线一路飘红,《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在荧屏饱受好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夜》等在新媒体火热破圈,《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华诗词大会》等在社会美誉不断……这些作品不仅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为不断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总体”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关乎到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总体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充分说明,作为一个总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实现必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二者协同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全局,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第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状况,党中央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之后又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
具体而言,一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中央政治局先后围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了多次集体学习,并召开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会议,为解决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部署。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
二是突出强调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是展现出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党中央强调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四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关乎大局的新要求。党中央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注重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第二,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目标,弘扬中国精神的重点在于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一方面,党中央注重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与落实,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另一方面,党中央注重对改革创新精神的提炼和总结,与此同时,党中央还尤其注重对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所涌现的新精神的提炼,比如我们总结出了“两路”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等一系列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更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赓续了我们党的红色基因。
第三,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面对党的十八大前后一些领域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领域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深刻揭示:“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正是基于此种深沉的现实考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务求实效,明确指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重点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在2013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给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整体”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需要绵绵用力,亦需要久久为功,已有的目标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新的长远目标也务必适时提出。与此同时,如何在新时代的文化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本土文化,无疑是一个关乎长远、切乎大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充分说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项整体工作,需要诸领域协同并进。
锚定文化强国目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一 在2011年10月18日召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全会决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锚定文化强国目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创造活力大为增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党的十九大又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必然促使文化强国建设须与时俱进、再上台阶。因此,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要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标志着我们如期完成了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基础的阶段性任务,继续向新目标迈进。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因之提出。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阳殷墟遗址时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在2023年6月2日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这一命题的重要性。可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乃至更高目标,势必要在文化层面预先设置更为高远的战略,故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命题,可谓立足长远,谋划深邃。
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或可以这样阐释,创造性转化注重继承,创新性发展侧重创新,创新毫无疑问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易言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脉相承、不离正轨的理论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后相继、相互支撑的贯通点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新时代十年伟大文化变革的推进,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亦愈益加大,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便势所必然。
......
标签:学习研究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体系化思想ppt大气红色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微党课
- 编号 12263172
- 大小 45.5 MB
- 页数 共32页
- 软件 PowerPoint/WPS 查看教程
按+收藏好党课网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此作品是由好党课网签约设计师设计上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请勿作他用。人物肖像,字体及音频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
好党课网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29633930@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