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 科学工作的三个维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
前 言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受到党和国家空前的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了又一个繁荣发展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持续创新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明确了理论导向、价值取向、实践指向,给予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光荣的历史使命、极大的精神鼓舞、强烈的奋斗感召。
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相结合
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第一章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必须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重要论断,有力彰显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功能,鲜明赋予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使命。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科学的真理力量、持久的创新力量、强大的实践力量,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能从中找到方向、思路和办法。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坚持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职能、首要任务,深刻理解、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历史逻辑,通过精深精细研究、共理共情阐释,从道理学理哲理上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讲透彻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当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更好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帮助大家更好地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这一重要要求,揭示了实践创造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要求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深度融入宏大而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揭示新规律,弄清楚我们为什么成功、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科学总结提炼可复制、易推广、能借鉴的典型经验,为以“两个结合”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更多源头活水,推动党员干部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党的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焕发出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更好地实现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按照这一重要要求,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语境,主动把历史与现实、故事与道理融合起来创新叙述范式,把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作为叙事对象和叙事支点,通过学理化研究、融通性构建、跨文化共情、实证化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独特的公共外交功能和优势,以开放自信、谦逊谦和的姿态更好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好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使命
把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相结合第二章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这一重要论断明确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放宽历史视野,正本清源、明辨是非,进一步唱响中国光明论、中国机遇论,在更深层次上引导人们“睁眼看世界”,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力量、积蓄势能,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消除“成长的烦恼”;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提炼出富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富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生产出具有科学性的新对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科学制定重大战略、合理确定中心任务发挥资政辅政作用。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实现应有价值的重要载体,是党委政府健全完善决策咨询制度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地方社科院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八路大军”之一,深刻领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就必须聚焦“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职能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建库,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培育和彰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特”之“新”之“智”,着力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向应用转化、应用对策研究向理论升华,主动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开展务实管用的资政、释政、谏政活动,及时提供“高言值”“靶向性”对策建议,努力实现在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决策中有智库的观点、重大问题讨论中有智库的声音、重大项目实施中有智库的身影,深度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居于基础性的突出位置,贯穿于这一重要思想的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人”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就自然升华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价值取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把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党长期执政筑牢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第三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既是古训,也是历代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的集中概括,揭示了知识分子要有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现实需求、推动社会进步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鉴古知今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这一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反映现实、观照现实,主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社会的重大跃进中、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在于其具有科学回答时代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功能。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牢牢把握决策最需要、发展最前沿、现实最紧迫、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既开展来之即战的应急性研究,又开展未雨绸缪的储备性研究,努力作出具有思想穿透力和理论说服力的科学解答,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这一重要论述清晰地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哲学社会科学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群众路线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不会封闭僵化、跑偏走调。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夯实立论根基、强化精品意识,自觉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深入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大兴调查研究、问需问计问效,从人民群众睿智鲜活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思想养分、提炼研究课题,着眼群众现实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努力用承载鲜明主题、倾注深厚情怀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总结人民群众生动实践、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学问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群众心坎里。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是潜在的知识性生产力,具有重要的转化应用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所提供的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且这种依赖性和迫切性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以五个“面对”和“迫切需要”对此进行了深刻阐述。但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将潜在之“用”转化为现实之“力”,同时其转化应用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过程。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应用比例低、速度慢,既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广泛而迫切的需求,又制约了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也导致了科研生产力的巨大浪费。新时代新征程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大力推进表述方式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着力提高研究成果的风格转换、形态转换、价值转换本领,建立研究成果转化的科学考评制度和有效激励机制,努力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发展的动力和成效。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深刻总结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功能、特点、规律,也饱含着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深情厚望、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嘱托。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以更大作为踊跃担负培根铸魂、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光荣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智慧和力量。
深刻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 科学工作的三个维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
标签:深刻掌握哲学社会科学新时代工作的三个维度ppt简洁党政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组织专题党课教育课件
- 编号 12262178
- 大小 15.8 MB
- 页数 共20页
- 软件 PowerPoint/WPS 查看教程
按+收藏好党课网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此作品是由好党课网签约设计师设计上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请勿作他用。人物肖像,字体及音频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
好党课网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29633930@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