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学习辅导百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支部建设党政活动知识党性教育辅导党课——
目录CONTENTS
如何理解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第70问)1第一部分 PART ON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这一重要判断,对于我们在新发展阶段不断完善分配制度,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配制度是实现有效激励和合理分配的关键制度安排。第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保障。第二
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对违法违规的则要依法处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分配制度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让劳动、知识、技术、数据、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利用再分配机制,使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分配制度在正确处理发展与分配、需要与可能、先富与后富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
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统筹好需要与可能,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确保共同富裕建立在发展基础上,并且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向前推进。政府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陷阱,处理好发展与分配、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2第二部分 PART TWO如何理解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第71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这一重要部署,对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扎扎实实朝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初次分配制度、再分配制度、第三次分配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要相互协调配套。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根据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贡献决定的要素价格来进行要素报酬分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的基本原则。 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做大“蛋糕”,为分好“蛋糕”提供基础,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和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增加城乡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各类财产性收入。 促进机会公平,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的重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 要关注重点人群,促进机会公平,在教育、就业、税费、户籍等方面创造有利于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与初次分配不同,再分配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更加强调公平的原则,具有通过国家权力强制进行的特征。 除了直接收入转移外,再分配也通过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创造机会平等的环境,更注重普惠,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再分配必须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程序,政府受财力的限制也不可能在再分配中面面俱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完善税收等再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调节、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 要把低收入群体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减轻困难家庭的负担。
第三次分配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基础上的社会共济。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是第三次分配的中坚力量。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值得提倡,但绝不能搞道德绑架式“逼捐”。
3第三部分 PART THREE为什么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第72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这对于强化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化自主创业环境,不断拓展就业创业服务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在两人及以下的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未登记注册的个体经营户。主要包括养老、托幼、家教、保洁、搬运、装修维修等家政服务和打零工人员。主要包括交通出行、外卖配送、网络零售、直播销售、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平台就业人员。
23将互联网平台作为经营载体或信息提供者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其与平台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民事法律调整依托平台就业,与平台企业之间订立劳动合同或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工作有较大自主性,劳动过程受到平台企业的管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1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类型丰富多样,已经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高中低端各层次,从业人员数量迅猛增长,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者为2亿人左右。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在稳经济、保就业、促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面对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功能,为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使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身份,同平台企业、用户和第三方外包企业的法律关系以及权利义务等,均缺乏明确界定和规范。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均属于“单位关联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无法参保。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虽然为其设立了相应路径,但如选择城镇职工保险,会受到户籍限制且个人承担更高费用;如选择城乡居民保险,又需要回到户籍地且保障水平低。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规避用工主体责任,采取社会化用工方式,或将劳动用工外包给第三方企业,或以加盟等方式用民事关系代替雇佣关系,或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导致管理无序、保障缺位。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仅有43%的新就业形态人员与平台企业或第三方外包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29%的人签订了劳务协议,其余28%的人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
要抓紧研究制定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落实完善各项支持和保护政策措施,规范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更好促进积极就业。引导相关企业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完善行业公约和行业标准,促进企业加强自律、依法用工,自觉履行其应当承担的用工和权益保障责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加强对企业用工方式的监督和合法性审查,对刻意规避监管、逃避责任的行为予以督促整改。进一步放开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支持自主选择缴费方式和缴费基数,调动其参保积极性。全面落实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减轻困难人员缴费压力。积极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有序推进参保登记、职业伤害确认、待遇支付和信息管理等工作。实施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推动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4第四部分 PART FOUR怎样理解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73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次把“安全规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新的重大要求和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是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对缴费困难群体帮扶政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互助共济功能,加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重点推动中小微企业人员、农民工等积极参加失业保险。实现工伤保险向职业劳动者的广覆盖。
就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完善更好适应社会流动性的社会保障政策,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
就是要统一社会保障制度,更好体现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分配调节器的重要功能,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就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社会保障基金规范管理,守住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底线。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社保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13万亿元,市场化投资运营基金超过8万亿元,管理环节增多,管理链条拉长,监管力量不足,基金管理风险隐患加大。需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坚持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加强基金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制度长期稳定运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抚养比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5∶1下降到目前的2.8∶1。“十四五”期间,预计新退休职工将超过4000万人,抚养比将进一步降低,基金收支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需要提高征缴效率、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社保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机制,综合施策,促进制度长期可持续。
就是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求。目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独大,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覆盖率低、发展滞后,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坚持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制度定位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
5第五部分 PART FIVE为什么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第74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子女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2021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有力支撑。
6第六部分 PART SIX为什么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第75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对新时代做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已经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综合治理范畴,设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索覆盖全人群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公众认知、基础教育、社会心理、患者救治、社区康复、服务管理、救助保障等全流程加大工作力度,以适应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需求。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社会认知水平亟待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心理应激事件及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偶有发生,老年痴呆症、儿童孤独症等特定人群疾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心理行为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还将持续增多,应当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多数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家庭支持等方式缓解,也有一些需要得到社会心理支持、疏导等帮助,严重的需要接受专业治疗。相比一些精神卫生工作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社会精神卫生意识和知识普遍缺乏,偏见和歧视广泛存在,讳疾忌医多、科学就诊少,尤其是对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低、就诊治疗率低,纠正率不到10%。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亟待优化。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卫生统计数据,我国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数量从2010年的1650家增加到2020年的5936家,精神科开放床位数从22万张增加到79.8万张,执业医师从2万名增加到5万名,机构和人员均大幅增长。但是,资源结构分布和服务质量水平仍存在4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拥有全国50%的精神卫生资源,中西部地区仍有部分地市、区县没有精神卫生病床和门诊。1
......
标签:2023党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第70—77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PPT大气精美风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课件模板
- 编号 12257682
- 大小 10.7 MB
- 页数 共52页
- 软件 PowerPoint/WPS 查看教程
按+收藏好党课网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此作品是由好党课网签约设计师设计上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请勿作他用。人物肖像,字体及音频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
好党课网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29633930@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