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2023文明大国中国共产党
前言导读今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到:“10年前,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被多次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文件,既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各国人民对世界新秩序的美好期待。
目录
第一章节内含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洞察“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形势和历史态势,科学判断各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国际局势和时代大势,以及准确辨析我国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所作出的科学回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含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对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睦邻友邦等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国大地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呼应着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关切:“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明理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普遍交往观念、“以义为先、义利统一”的义利准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等构筑成其深厚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胸怀天下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节理论体系日益完善
从2013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开篇立论”,到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深入阐释”,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系统陈述”,再到倡导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呼吁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遵循世界历史演进规律、着眼人类社会发展全局,在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中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外延,为大变局时代人类共同应对重大危机和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缜密、框架清晰,日益形成宏大、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体系,创造性回答了为何构建、如何构建、以何构建、谁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历了从酝酿、提出到不断充实、发展的历史过程:
“为何构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不懈努力,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并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当前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回答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①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这一回答的创造性升华和历史性展现。1
立意明确地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愿景和实践路径,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以何构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步伐走实走深,必须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只有创造环境、借助载体,相互搭台、补台、筑台,才能实现“好戏连台”。
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只有将联合国作为组织主体,发挥联合国主持公道、厉行法治、促进合作、聚焦行动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各国之间的合作对话、互利共赢;同时,要以新型政党关系、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助力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和全球伙伴关系的深化,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由谁构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现实,从人民主体、组织主体和政党主体三个层面回答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力量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中国共产党
第三章节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时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提供新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向同行、相互促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与本质要求,同时给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完备任务表和路线图,发出了在新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动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追求和内在需要。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作出的有力回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保证我们能够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的必然要求。
话语自信是对中国发展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充分肯定,是对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内容及其表达能力的坚定信念。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涵盖的基本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相互契合,是新时代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需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本质上要求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本质上要求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本质上要求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本质上要求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本质上要求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持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重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现代化道路以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大势为历史基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价值遵循,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战略选择,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评判标准。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这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血腥战争、资本垄断和非正义的国际秩序来运行的现代化模式有质的差别,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了广阔道路。
感谢聆听 汇报完毕2023文明大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标签:2023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PPT大气精美风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课件
- 编号 12259385
- 大小 18.5 MB
- 页数 共24页
- 软件 PowerPoint/WPS 查看教程
按+收藏好党课网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此作品是由好党课网签约设计师设计上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请勿作他用。人物肖像,字体及音频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
好党课网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29633930@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