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图网:http://www.900ppt.com党的二十大学习辅导百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支部建设党政活动知识党性教育辅导党课——
目录CONTENTS
目录CONTENTS
如何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第46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支部建设党政活动知识党性教育辅导党课[ 第一部分 ]
前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战略部署。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党的教育方针百年薪火相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作出的深刻阐释,充分显示了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成为指引人民教育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的光辉灯塔。大会概况
第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决定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系列部署置于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全局谋划之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政策导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各方面,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方面不断开拓前进。
第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全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定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全党全社会应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凝聚强大合力。当前,要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把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社会是人谋生发展、相互交往的基本环境,三者构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链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就是要求学校系统、家庭家长、社区社会、职场及网络等各方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协调行动,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巩固立德树人成果,帮助所有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为什么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 社会、学习型大国?(第47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支部建设党政活动知识党性教育辅导党课[ 第二部分 ]
前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战略部署,对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任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深认识。
第一,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提升全体国民素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客观需要。终身学习理念与实践在人类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先秦荀子曾有“学不可以已”之训,显示了朴素的终身学习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从正规学校系统中获取的知识技能有限,大量知识技能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习得,终身学习既是人们谋生发展的持续动力,也是国家现代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组织首倡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理念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教育制度和学习方式创新。
进入21世纪,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议各国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对各国教育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前,国家财富增长和民众福祉提高,越来越依赖知识和创新的积累。我国要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乃至强国,必然要靠全民终身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立法确定“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不断探索实践全民终身学习,成就卓著,为国民素质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总动员令,对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指明了总体方向。可以预见,全民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创新、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建设,必将为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第二,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新时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更为健全的实施条件。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教育,全民终身学习领域成果丰硕。2020年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约占总人口的15.5%;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15岁及以上人口9.91年,劳动年龄人口10.8年,新增劳动力13.8年。同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4万亿元,非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1万亿元。每年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输送1000多万毕业生,500多万人通过继续教育获得高教学历,上亿从业人员接受多样化培训。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5万门,注册用户达3.7亿,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稳居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巨大人口压力正在转化成强大人力资源,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制度环境和实施条件,明显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部署,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以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为重点,全面夯实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基础,深化各阶段各类型教育纵向链接、横向融通,强化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更新理念、变革模式、完善治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形成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和学习方式,协同推进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谱写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大国的新篇章。
如何理解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第48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支部建设党政活动知识党性教育辅导党课[ 第三部分 ]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着力点。对此,需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第一,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新时代10年,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在规模方面,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基础设施等的规模已处于世界前列;在结构方面,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多样性的结构特征;在能力方面,我国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实践证明,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政治优势的充分体现。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科技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强化统筹谋划和总体布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速聚集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努力实现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增强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力、战斗力。
第二,构建体系化全局性科技发展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形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构建新时代科技发展新格局。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顶层设计,补短板、建长板、强能力、成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在力量构建、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科研平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创新生态、科技人才等方面夯实基础。
第三,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履职尽责、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科技战略咨询,发挥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国家科技高端智库和战略科学家决策支撑作用。
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第五,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国际合作基础,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为什么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第49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支部建设党政活动知识党性教育辅导党课[ 第四部分 ]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充分彰显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新时代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刻认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大意义。
第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产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充分认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增强我国发展竞争力和持续力的决定性意义。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劲筋骨”支撑民族复兴伟业,这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第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的影响警示我们: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全局意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必须紧紧抓住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增强应对外部重大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个别发达国家又企图与我国科技脱钩,只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才不会遭遇迟滞甚至阻断的风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
......
标签:2023党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第46—53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PPT大气精美风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课件模板
- 编号 12257077
- 大小 14.9 MB
- 页数 共58页
- 软件 PowerPoint/WPS 查看教程
按+收藏好党课网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此作品是由好党课网签约设计师设计上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请勿作他用。人物肖像,字体及音频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
好党课网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29633930@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