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前言QIAN YAN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推动增长动能转换,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目录MULU
第一部分具有较强发展韧性
第一部分 具有较强发展韧性经济增长成绩卓越,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形势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以来从51.9万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持续上升,稳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折合美元1.27万美元,赶上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第一部分 具有较强发展韧性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效防范经济波动——2012年以来,中国经受住了国内外的风险挑战,实现年均增长6%以上,有效防范了经济大幅波动。特别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全国平均就业人员数7.5亿人,调查失业率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有效抑制了超级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情况;外汇储备长期保持在3万亿美元之上,在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中发挥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第一部分 具有较强发展韧性创新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型国家地位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事业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实力从量变向质变飞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比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6G技术、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第一部分 具有较强发展韧性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进入新时代,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2012年到2022年,还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0倍、2.4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不仅快于城镇居民,还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同时,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人均卫生机构床位等方面的公平性显著增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一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扎实推进。
第一部分 具有较强发展韧性建设美丽中国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12年至202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十三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8%;2022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6.2%,风电、太阳能、水电、在建核电装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 同时,空气质量和地表水水质持续提升,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第一部分 具有较强发展韧性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我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23年,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14.2%,较2012年增长3.8个百分点,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进口占国际市场份额10.6%,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二。 2023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强有力地证明了依托产业链供应链配套集成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中国制造”日益成为优质产品的标签,受到国际市场欢迎。 此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占全球投资份额从2012年的3.77%增加至2021年的5.71%,对外投资分布区域日益广泛,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快速增长。贸易和投资保持国际市场份额的总体稳定,显示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发展韧性。
第二部分释放强大发展动能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近年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重要驱动因素。世界主要经济体围绕新兴技术和未来产业的竞争与政策博弈加剧,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主战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化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强大支撑,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把握主动权。第二部分 释放强大发展动能
理论上,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面对传统发展模式下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的情况,应当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第二部分 释放强大发展动能
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都需要通过产业活动的变革,才能释放出强大的发展动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坚持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科研产业化,也要避免只注重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而轻视传统产业,甚至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 就传统产业现代化而言,一个重要趋势是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更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推进传统服务业现代化。 就新兴科研产业化而言,有必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对产业创新的牵引优势,重点提升技术、产业、市场联动的系统竞争力,开辟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太空经济等新赛道新领域。 但也要看到,各地区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有所不同,应当坚持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二部分 释放强大发展动能
进入新时代,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在于做好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可以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造更稳固、更可持续的收入条件。 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以更多样、更智能、更绿色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均等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特别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现代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第二部分 释放强大发展动能
第三部分有效应对发展变革
第三部分 有效应对发展变革加快形成系统竞争优势,使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本色更为彰显——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创新在全球竞争格局演变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应该看到,科技发展既依赖于加强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更需要科技、产业、市场、人才、金融等深度融合。简单来说,不能就科技创新谈科技创新,而要注重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效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下一步,有必要将科技创新与完备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高标准基础设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系等综合优势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系统竞争优势,以有效应对全球发展变革与需求变动。
第三部分 有效应对发展变革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劳动者,使新质生产力的效率成色更为突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的供给数量,使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在观念上,应当主动适应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从劳动者与“机器”是竞争关系的旧思维转向人机协作的新思维;在体系上,应同步增加技改投资、教育投资,持续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系统调整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AI增强型”劳动者;在制度上,应重点健全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收入协同增长的体制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第三部分 有效应对发展变革推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使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更凸显——加快发展“电力新基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入融合,发展智慧能源系统,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大力构建氢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能等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标准,推动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放大新能源产供链体系、地方能源企业海外建厂等综合竞争优势,提升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深化应用智能监测和诊断技术、优化运行技术等,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传统能源服务现代化。
第三部分 有效应对发展变革加强文化赋能产业,使新质生产力的质优特色更为鲜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赋能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强。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创新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助力产品从低成本竞争向文化溢价转变。 要重视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农业、金融等深度融合,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第三部分 有效应对发展变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使新质生产力的共赢亮色更突出——要坚持开放合作造福人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与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结合起来,更新农产品标准、工业产品标准、能源标准等,以更高产量、更低价格、更好质量惠及全球民众。 与之相伴,还应坚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和专利跨国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创新动能,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促进人类发展进步。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标签:精美党政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ppt课件
- 编号 12265605
- 大小 14.6 MB
- 页数 共22页
- 软件 PowerPoint/WPS 查看教程
按+收藏好党课网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此作品是由好党课网签约设计师设计上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请勿作他用。人物肖像,字体及音频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
好党课网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29633930@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